首页

血站概况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无偿献血

临床输血

志愿服务

信息公开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献血法》实施20周年·上篇】 “红色曲线”见证爱的轨迹

发布时间:2018-12-12  发布单位:姚常房

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血液管理工作迈入法制化轨道。20年后的今天,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管理制度体系和血站采供血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年的坚持与推动,让大家透过献血这个小切口,看到了社会文明前进的一大步。

今年10月1日是《献血法》实施20周年的日子。两个多月来,各地纪念活动仍然热度不减:文艺演出、主题图片展、无偿献血进校园等。《献血法》实施20年来,我国血液供应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用血水平显著提高,分享生命的“红色曲线”见证了爱的轨迹。

 

无偿献血量20年连续增长

 

“100单位(1单位等于200毫升)”,这是北京市设在北京站采血点的日均采血量。据了解,北京市2017年采血64.6万单位,2018年1月~10月49.5万单位。截至目前,北京有街头采血点64个(1998年仅3个)。“2000年刚到西单采血点上班的时候,并不是天天去,也不是全天都在那儿,一般都是半天。2001年后,逐渐变成全天都在了。”北京市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一科科长陈霄说。

北京,仅仅是我国无偿献血采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国无偿献血人次从1998年的32.8万上升到2017年的1459万,献血量从1998年的400万单位(800吨)提高到2017年的2478万单位(4956吨)。在采血机构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设置血液中心32个,中心血站321个,中心血库99个,固定采血点1380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介绍,保障血液安全供应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全球血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有3项指标显示中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居全球前列,其中一项就是无偿献血比例持续攀升。《报告》指出,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位居全球首位。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6.3%,超过高收入国家95%的平均水平,实现了全球罕见的近20年连续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无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主要以18岁~45岁为主。2016年,这一人群所占比例接近80%。

一袋表面贴着条形码的400毫升全血,结束了它在电子采血秤上5分多钟的摇摆,被工作人员取走。这是记者近日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采血处看到的一幕。血袋上的条形码特别显眼。据了解,当前各血站均采用条形码技术核对血液标识,献血者每次献的血液都具有唯一的条形码,且50年内不会重复,通过这个条形码,可以追溯到献血者、用血医院以及血液采集、检测、保存、发放等全过程记录,即实现科学管理,也充分体现了对献血者的关怀和隐私权的尊重。

近年来,与献血者数量猛增相对应的是献血服务水平的逐年提高。事实上,除了对献血者隐私的保护,各地还不断探索简化用血报销流程,开展献血者用血异地报销,推进建立献血者和直系亲属出院时直接报销用血费用制度。

 

用高质量攻破世界性难题

 

病毒从感染机体到被检测出来的间隔时间称为窗口期。一直以来,窗口期病毒感染是威胁血液安全的世界性难题。据了解,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血液,艾滋病病毒等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较长,经输血传播疾病风险相对较大。对此,2010年原卫生部开始在我国血站实施血液核酸检测试点工作。5年后,我国就实现了血站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全覆盖。

通过实施核酸检测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从56天缩短到33天,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从70天缩短到12天,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从22天缩短到11天。据了解,全球仅有24%的国家开展了血液核酸检测。今年4月,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独立开展血液核酸检测,至此,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我国血液安全保障能力迈入新台阶。

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项目的增加,我国血站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体系也经历了由单一项目到全面覆盖的过程。据了解,核酸检测试点开始即开展了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至2015年,所有开展血液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均开展了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从而使血液质量保证体系更加完善。

用制度保障血液高质量同样取得了实效。众所周知,无偿献血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这不仅是对献血者的保护,也为血液质量安全拧紧了安全阀。此后,相继修订发布的《血站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推动我国血站管理进入质量体系管理的新阶段。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均颁布实施了地方献血法规或实施办法,大多数省份成立了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其中有16个省份无偿献血领导小组由副省级领导任组长。

 

临床合理用血居世界前列

 

心血管手术是“用血大户”,异体输血率居所有手术种类之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心脏手术量超过万例,血液资源压力巨大。纪宏文是这家医院输血科的主任,他不仅见证了最早时临床用血的“火急火燎”,也见证了当下“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等合理用血的从容。

纪宏文指出,目前我国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仍在增长,开源的同时,节流十分必要。各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无输血中心正是尝试之一。具体来讲,无输血指的是不输或少输异体血,要让手术可以不输血或少输血。他说,早在两年前,阜外医院在心外科手术量增长了92%的前提下,红细胞用量却下降39%,血浆用量减少53.2%。手术患者输血率显著降低,其中,红细胞输注率降低了60.1%,血浆输注率降低了69.7%。同时,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理念和实践结合后,效果就看出来了。” 纪宏文说。

据了解,近5年,我国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双下降”,分别降低20%和30%,自体血回输比例增长30%,不但节约了大量血液资源,而且减少了输血不良事件。《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指出,我国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9.6%,超过高收入国家97%的平均水平,血液报废率为5.95%,低于中高收入国家6.7%的平均水平。

周长强表示,下一步,将开展以单病种为基础的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工作,继续加大临床用血管理力度,进一步推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临床用血精准化和质量效益最大化。同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患者血液管理,针对高危孕产妇、血液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周长强还表示,针对血液安全工作中面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将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构建并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